徐老师的好文,艾灸的取穴方法和降龍十八掌的招式原来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就近取穴 | 亢龍有悔
降龍十八掌中第一式便是這霸道的亢龍有悔,排山倒海之力,「教對方退無可退,讓無可讓」;卻又能「輕重剛柔,隨心所欲」。「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,留在自身的力道卻還有二十分」。
病位附近的任督二脈
任督二脈分別行於軀幹的前後正中,對於相應的藏腑功能具有調節管控的作用。又任脈統管所有陰經,為陰脈之海;而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經,為陽脈之海。 下面列出常用穴位的主治(這裡的穴位是指穴位周圍區域吸收最好的點):
頭項部
印堂:前額疼痛,鼻炎等;
百會:巔頂痛,提神醒腦等;
大椎:頸椎,外感,倒時差等。
身體上部
身柱:肺,如咳喘鼻炎等,促進小兒長個;
神道:心神和心胞;
膻中:心肺通治,女性乳腺和月經問題等。
身體中部
至陽:肝膽,如解酒,黃疸等;
脊中:脾胃,如肥胖,疳積,洩瀉等;
中脘:肝膽脾胃;
神闕:調神,兒科諸病,小腸大腸的病變等。
身體下部
命門:腎,生殖泌尿等;
腰陽關和八髎區域:腰和下肢,生殖泌尿等;
關元:生殖泌尿,保健養生。
病位周围区域
當病情性質比較單一而集中,或者位置距離軀乾較遠時,不妨嘗試在病位附近查找吸收點,往往會收到不錯的效果。
督脈壓痛点 | 飛龍在天
督脈,包括左右兩側的夾脊穴,以及旁開1.5寸的膀胱經第一側線,是陽氣最為集中的區域,恰似人身之飛龍。
身體的許多疾病都可以在這一區域出現反應點,即按之有痠、脹、痛等強烈反應的點。在這些點上施灸,能夠起到振奮督脈陽氣,刺激相應臟腑的作用。
這裡要專門提一下陽光普照區,這個區域在背後的身柱-神道-至陽一帶,督脈左右旁開三寸,巴掌大小的一片,由周楣聲老先生冠名。督脈本是陽脈之海,而這一區域又是陽氣至盛之處。因此當急性病發作時,這個部位往往就是正邪交爭集中之處,會有明顯壓痛或刺痛。而當陽氣虧虛,患有慢性疾病時,陽光普照區則會出現酸痛或冷痛感。出現這兩種情況都可以多灸,讓你的飛龍升騰起來吧!
遠端取穴 | 潛龍勿用
對於一些身體虛弱正氣不足的人,或者身體瘀滯比較嚴重的人,在軀幹上就近取穴,可能會有胸悶心悸等不舒服的感覺,讓人難以承受。大火快攻不行,就改小火慢燉。這時就適合於遠端取穴,小心培補正氣,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。
培補正氣最好的穴位莫過於足三里,我國自古就有「若要安,三里常不乾」,「常灸足三里,勝吃老母雞」的說法。足三里屬於足陽明胃經-多氣多血之經,是胃經之合穴和胃的下合穴,是強壯保健之要穴。胃主通降,因此足三里還有降氣的作用。
足三里的灸法:在足陽明胃經小腿區域做往返手法,俗稱刷足三里。這一刷不要緊,覆蓋到另外兩個重量級穴位:上巨虛和下巨虛,分別是大腸和小腸的下合穴。通過不斷地刷,不斷地催動經氣傳導,腸胃之氣振奮起來,能吃,能化,能拉,小宇宙開始運轉,身體走上正軌。
最適合刷足三里的人群:高血壓,心臟病患者,身體虛弱之人,年邁的老人,以及虛火上浮導致的煩躁失眠等患者。有些患者本無心臟病,但施灸過程中出現胸悶心慌的感覺,也要改為遠端取穴,如足三里,湧泉等。
本神指引 | 見龍在田
有時被灸者會感覺到自己的某一部位強烈想被灸,如果遵從其意願施灸,被灸者會感覺:啊,對了,就是這兒!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,其他的取穴原則都要讓位,因為大人物出現了!
正如動物生病後會尋找合適的藥草來吃一樣,我們人也有與生俱來的治癒自己的能力,我們稱為本神。只不過現代人習慣了「我應該……」,「我必須……」的思維模式,識神-後天意識過於強大,本神的指引一不小心就會被我們忽略。只有對自己的身體有覺知的人才能感受到本神的指引。